分享
本文地址:http://18room.o068.com/content/19/0208/22/13664199_813746087.shtml 今年春晚的小品中,盛大娱乐骗局直营网:有关于春节回谁家的桥段。在此之前,“春节回谁家”就成为社交媒体中调侃的话题。舆论话题背后的故事是相似的,两个年轻人,从天各一方的家乡小城走出来,读书、工作,相识、相爱,如今已在一二线大城市安家。于是,每年春节返家探亲,就会成为一场拉锯战。 春节回谁家,不了皇帝轮流做,轮着来。人们忽略了的是,这对争论的夫妻身后,往往还有他们的孩子。比起春节回谁家,更大的困惑是:孩子说谁家乡的方言?这是一个无法再来一次的决定,而更令人暗自遗憾的是,答案往往是:孩子不会说任何一边的方言,孩子只会说普通话。 不必担他们的融入问题,他们无需融入,他们就是城市本身;也不必遗憾,你心中的遗憾,无非是把自己的童年记忆移情到孩子身上,是身为父母的控制欲望的一种表现。或许对于他们来说,无时无刻提醒他们与众不同的,进而让他们感到不适的,正是父母试图疏离他们与大城市的种种努力。 父母的这种努力可以理解,但并不明智。 方言的传承,地方文化的继承,的确令人有衣钵延续、生生不息之感,所以,方言与家乡认同的中断让人遗憾,但是,比起一个人的家庭安康、生活幸福、个人发展来说,这都算不得什么。他们或许不会方言,但是,在大城市中成长,他们获得了其他更多的东西,他们有着更熟练的英语、有着更好的教育、有着更好的医疗,有着更安全的疫苗。 所以,他们就是城市的原著民,不会方言,并不等于没有家,没有爱,没有家乡,相反,他们的家乡在大城市,他们的人生更自主,更加幸福。 |
|
来自: hercules028 > 《另一面、数读、回声、杂家》